《技术与设计1》教学案例
编辑/作者:詹海波        发布时间:2006-03-17      阅读:6655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技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的重要性。

2、难点:了解“创新”的内涵;

三、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材内容结构比较精简,但有说服力,教材内容的组成和分析如下:

教材第一部分内容:首先,直接引出创新概念,并合理地引用 “小辞典”权威学者对创新的内涵概述,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创新内涵的认知和理解。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又能将创新的含义表达清楚。第一部分内容编排、设计合理。

第二部分内容:案例分析1 “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通过案例的说明,验证了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创新对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阐明了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案例还附上瓦特蒸汽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境,是一个好案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

第三部分内容:案例分析2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通过案例的介绍,意在说明创新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显示器每个革新阶段,来体现出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有时一个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改革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此案例很有说服力,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显示器每个阶段的创新过程,我补充了一些相关教学图片便于解说,有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兴趣的提升。

除了以上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外,教师最好能列举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案例说明,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教学对象分析

1、 教师分析

本节的知识内容比较精简,知识点不多,教师对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的处理较难把握,根据《课标》对本节内容标准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因此,需要教师认真处理好教材的同时,还应将更多的精力去收集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通过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本节教学的教学目标。此外,收集的案例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对案例产生亲和力,易理解,其收效可能较佳。

2、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经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后,同学们对技术的概念、技术的意识已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另外,高一的学生刚涉入技术课程的学习,他们对本课程仍然感到新鲜、神秘好奇、有趣、求知欲望强烈等心理特征,我们要及时把握住时机,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正确引导学生进入技术性质领域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的认识,理解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五、教学策略

1、教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教学目标导学法、提问与思考法、案例分析法,并通过“问题情景→内容展开→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通过实例设计,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感性上直观的认识。并通过案例的分析,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说明,让学生对创新的理解,能从感性到理性达成共识。

2、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实例设计,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并对实例设计进行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技术产品性能,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技术创新,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让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六、教具

1、多媒体教学设备。2、台灯两个。

七、课时安排:1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创新?

导入:以江泽民主席对创新重要性的论述导入。                      

小辞典: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熊彼特

创新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有用的目的而采用一种新方法。

——西蒙`德鲁克

创新就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

——欧盟1995年度 《创新绿皮书》

思考:“小辞典”中的创新定义,是出自不同的人或组织,对创新的理解及定位不同。你是怎样理解和看待这些问题?

二)什么是技术创新?

以上是从广义的层面了解创新,下面我们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技术的创新?  

实例设计:通过两种台灯产品让学生操作使用,然后让学生从台灯产的结构、性能和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分出优劣,最后由教师说明这一过程的产品技术改进就是技术创新。并引用“神5”与“神6”的技术突破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例,说明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的重要性。

(注:此部分的教学内容设为师生互动环节。时间:5分钟)

      

          技术革新: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

技术创新  

           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三)案例分析

1、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案例1     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从而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把人类从手工业时期带到了机器时代。

分析思路:从关键词入手(1)瓦特发明蒸汽机(创新);(2)改变……,形成……带动……发展(过程);(3)引发了(结果)。

1)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2)瓦特当时,假如没有发明蒸汽机,历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结论: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案例2

                                    

海口椰树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海口椰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创新研制出“天然椰子汁”产品,该产品采用先进的天然加工技术及科学配方精制而成,以海南盛产的椰子为主要原料制作,产品的品质高、口感好,实属“世界首创,中国一绝”产品。当时,该产品推出不久,则畅销全国,还远销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1991年被国家指定为“国宴饮料”。一项技术的创新使得该集团公司在经济上获得巨大受益。可是,该公司在当时,只是由原来一个小厂(原海口罐头厂),且面临破产边缘,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一举发展成为当今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甚高、影响力很大的海口椰树集团公司。这一切得益予“技术创新”。紧接着该公司又再次率先创新、研制出独具一格的新产品——“火山岩”矿泉水。使得椰树集团公司锦上添花,昌盛一时。反观如今的椰树集团公司,没有新的创新(发明和革新),只能吃老本,该企业又再度陷入新的困境。



                创新支撑                   没有创新    

分析思路:从破产边缘             迅速发展壮大          陷入新的困境。

正反论证:1)有创新。

2)没有创新。

提问:技术创新重要吗?企业需要创新吗?

结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3、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注:此部分的教学内容设为师生互动环节。时间:5—8分钟)

案例3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早期黑白电视机)

▼世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于1939年问世(黑白显示器)。其显示器内部结构主要是由一支阴术极射线管构成。

                  

           (上图为球面显示器电视机)

▼  世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于1954年问世(球面显示器)。它是在黑白电视机原理的基础上历经15年对其技术的变革和改进而研制出来的。其显示器内部结构由原来的一支射线管变成三支阴极射线管(红、绿、蓝三基极)。

          

(纯平面显示器电视机)

▼  由于技术的原因,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后,纯平面色电视机才迟迟问世。与球面色电视机相比,画面更为清晰,大屏幕立体感强,并带遥控系统。


(等离子彩色电视机)

▲       等离子彩色电视机,它的研制过程属于创新发明。等离子电视机是利用两块

特殊的玻璃板其内部充满无数个微小的惰气灯泡,在真空状态下,通过高温高压,

使气体电离,产生紫外线,轰击荧光粉发光,继而产生画面。

特点:又薄又轻,画面的清晰度高、易实现屏幕的大型化和数字化。

      

(液晶彩色显示器)

▼  液晶彩色显示器,它的研制过程属于创新发明。液晶液晶电视屏幕的构造简单地说,

就是用2块特殊的玻璃夹住液晶体,通过巴比特驱动电路和高效背灯系统来调节成像的。

特点:又薄又轻,没有射线辐射,易实现屏幕的小型化、微型化和数字化。

电视机的技术的进步发展,从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等离子彩色电视机→液晶彩色电视机,每一阶段的技术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支撑。所以说,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四)小结: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技术发展的发展需要创新。

五)课外作业:

1、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

2、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已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其成功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1、首先,抓住《课标》内容标准,即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2、挖掘教材拓展处理,如:案例3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补充和添加图片,丰富本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根基学情的变化及要求,去收集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对案例产生亲和力,易理解,其收效较佳。

4、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较为合理,也是上好本节课的基础。

5、本节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设计”内容的互动教学,使其重点得到突破。并通过三个案例教学分析层层深入,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本节教学重点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由于本人对“创新”含义理解不深,对 “小辞典”的内容的分析不透,导致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的难点知识不能完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