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挖掘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情景
编辑/作者:张健福        发布时间:2011-03-08      阅读:5252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地理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案例
  
1背景
2004年4月30日,本人有幸参加了海南省教育厅教育培训院、海南省地理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全省地理调教。这次比赛是在4月19日先进行了说课评比筛选后的第二轮比赛,每位选手都在抽到课题后有10天的制作课件的准备。
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在探讨了工业投入——产出要素与工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对工厂或企业的空间位置该怎样定位,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地探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咱们海口四中周围的文明路、白龙路曾经有什么工厂吗?它们为什么要搬走呢?
生1:我知道曾经有橡胶厂,它要搬走是因为效益不好。
生2:我知道曾经有机械厂,搬走的原因是噪音太大。
生3:……
师:同学们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很好!既然这些工厂效益不好,噪音太大,而当初为什么这些工厂又选址在这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第六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新课讲授
展示课题《工业的区位选择》,复习“区位”的概念
展示图5.26“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学生说出各因素名称。
师: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决策者,计划在海南投资建一个水产品加工厂,从区位角度出发,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说出你的理由。有没有完全符合你要求非常理想的地方?
生1:我想我会建在海口市,因为这里市场广阔。
生2:我想我会考虑把工厂建在琼中县,因那里的劳动力价格会低一些。
生3:我觉得应先考虑原料——鱼的来源,把工厂建在洋浦开发区更合适一些。
师:很好,这三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还有与他们不一样想法的吗?
生:(略)
师:通过课本“图2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知道,人们要进行工业的
区位选择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理想的
场所,一般情况下,决策者常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
方。
(展示材料):
1、炼一吨铝,耗电量相当于6-8吨煤炭
2、生产一吨糖需要8吨甘蔗或6吨甜菜
3、每2公斤可口可乐糖浆可以罐装成100公斤的瓶装可口可乐
师:请同学们提供的依据材料思考:建炼铝厂、制糖厂、可口可乐灌
装厂,应着重考虑什么因素?
我的话音刚落,精心制作的课件在屏幕上消失了,学生愣了,眼光很快就从屏幕上转向了我,评委和听课老师也在扫描着课堂上的局面,也在等着看我的表现。当时我的大脑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电源插座没插好”?于是我转到讲台后把所有有指示灯的部位都迅速扫瞄了一遍,确认整个教室都没电了之后。很快就站到讲台前,提高嗓音重复材料内容,请同学们讨论。(没有屏幕上的光线反射,同学们相互间反而更加认真讨论了。)
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电源尚未恢复,我又引导学生思考:
“海南石碌铁矿是全国著名的富铁矿,海南却没有大型钢铁厂,这是为什么?”
(电源恢复,我一边示意管理员帮助打开电脑,一边倾听和参与学生讨论)
展示板书:五种指向型工业,
播放录像:白沙糖厂污染松涛水库、松涛水库的水流到海口市(海南电视台《松涛九问片段》)
师: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工业
生产也是这样,人们不能只是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要走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示板书)
师:工厂排放的“三废”,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进行工业选择时,应非常慎重考虑,要合理规划。
展示图5.27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生:完成工业区位选择游戏。(课件展示某城市图,已知该城最小风
频为东北风及河流流向,该城东北面有煤炭,西南面有铁矿石,
要在该城分别布局服装厂、钢铁厂、啤酒厂和造纸厂。请四位同学上到讲台,扮演四个工厂厂长的角色,先说出选择厂址的依据,并拖动鼠标,将标有厂名的按钮拖到选择地点,若选择正确,则按钮停稳,若选择错误,则按钮回到原来位置)。
师:自然界许多现象都是不断变化的,工业区位因素也是一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的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在当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师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当前工业区位因素“两强、两弱”的变化及其原因。
生:(活动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技术要求的增
强,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
领,将来才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讨论:假如你是椰树集团的董事长,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你会把椰子
汁生产厂定在哪些国家或地区?说出你的理由。
生甲:我会定在菲律宾,因为那里椰子多,原料运输成本较低。
生乙:我想我会把工厂定在欧洲,因那里的时常广阔。
生丙:我会将工厂建在非洲,因为那里的劳动力价格低。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要把厂建在什么地方最合适,最终还要
多方面考虑,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
益。只要同学们努力,将来的椰树集团董事长就出在我们班。(学生鼓掌)
以下教学过程(略)。
反思:
1、挖掘显性课程资源,实现难点突破。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教材《工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的教材,课本内容讲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五种指向型的工业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课文所引用的例子,讲述较为粗略,离学生生活也较远,本人通过学生身边熟悉工厂的变迁,挖掘课程资源,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身边就有地理知识,实现了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念。起到了教学过程中“凤头”的作用。为突破难点做了伏笔。
此外,新课程是“体验课程”。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也都是课程资源。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本课中的教学通过具体的显性案例讨论,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使以往的教学难点内容应刃而解。
2、挖掘隐性课程资源,给学生注入长效的学习动力。
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二是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本节课的教学中,遇到了课前根本没有想到的“停电事件”。通过精心制作课件,在这样重要比赛的课堂上,按照原来设定的思路没有办法继续的情况下,如果我是停下来等待电源的重新到来,或者在埋怨自己命运不好,关键时刻“感冒”了。这样不但课堂秩序会出现混乱,更重要的是给学生造成了“学习可以因停电而停止”的印象。我随机应变采取了“电可以停,而学习过程不可停”的做法。这就开发了隐性课程资源,无形中就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决策者”、“假如你是椰树集团的董事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内心世界也产生了一种要把“假如”两个字去掉,要真正当上决策者,当上董事长的动力。
课后评委老师跟我提到的是:我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面对断电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