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缺德还是另有其他?”
编辑/作者:杨海滨        发布时间:2006-01-08      阅读:5667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政治  
    一、背景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高中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它还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是理论性和教育性的统一,但政治教材,特别是课程改革前的教材远离学生的生活,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养成。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普通高中试验教材高二思想政治课下册第七课第一节第一框题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人的社会属性的主要表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等六大内容,不仅有世界观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涉及到人性自私论这一价值观问题,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分析很到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本框题教学中,我对贯彻新课程改革上述理念做了一些尝试。
    二、案例介绍
    (教学导入)
    老师:前段时间我通过报纸,了解到一件这样的事情,在一辆长途公共汽车上,有位男青年当着四十多位男女老少乘客的面,在车上撒尿。旅客们对这种行为非常气愤,有人骂他缺德,有人骂他畜生。
如何你在车上,你也会骂他缺德、骂也畜生吗?
    当时,听完这则案例,学生们一下“哗然”起来,还没来得及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大家先别忙着回答,现在给两分钟时间让大家先相互讨论,看看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学生相互讨论,提出讨论结果,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教师课下巡视)
    自由发言阶段。
    学生甲:我想是这们男青年思想道德意识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乙:我认为可能是长途公共汽车中途不停,男青年尿急了非撒不可。(这时学生们都笑了起来)
    老师:(赞许的目光)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可取的,确实有这种可能。
    学生丙:我认为这位年青人可能心理上有疾病或是神经不正常。他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笑声)
    学生丁:我认为以上同学的想法都可考虑进去,我们应分别加以对待。如果是道德意识差,我们应批评,制止;如果是公共汽车不停或心理有疾病,我们应加以理解。
    老师:(选许的目光)这位同学回答很到位,他用到了我们学习的学习方法,请同学概括一下他的分析方法?
    学生齐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好,这就是我们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学以致用。
    老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人要撒尿,为什么有人要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对这一“乱撒尿事件”的全过程及同学们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里面有什么道理?请同学们进行思考,讨论,提问讨论结果。
    学生丁:撒尿是人的自然属性,动物要撒尿,人也要撒尿,但人不能像动物一样随便撒尿,人有道德、有羞耻观念,否则就用不着修厕所。
    (笑声)
    学生丙:这说明人的自然属性已不是纯粹的自然属性,它要受到社会性的约束。人们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总是按社会性的标准评价。因此说社会性才是人的人的本质属性。
    教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涉及到新的知识点,如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人的本质属性问题,讲得很好,下面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刚才这些新知识的理解。
……
    三、反思
    1、教学要善于寻找并设计学习兴奋点,刺激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学缺乏趣味性,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特别是政治课,一方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远离学生的实际,如果简单地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一堂课下来,学生肯定昏昏欲睡。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寻找“兴奋点”是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保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在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意”“乐学”。这节课的成功就得益于它呈现的案例非常典型,看起来低俗,但里面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同时,也是一堂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
    2、教学要善于构建学科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问题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理解理论问题。这堂课的成功就得到益于教师以“公车上的撒尿”事件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思维从生活经验引向理性高度,从一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在笑声中实现了价值观的飞跃。
    3、教学要体现“生命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思想政治课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这一堂课的成功还得益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整个课堂都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中完成的,这样学习,不仅学得印象深刻,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指导了自己的行为。
    4、在思想政治课中要进行德育教育要“润物细无声”。德育性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之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的实效往往和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有关。实践证明,那种简单粗暴、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根本谈不上德育。学生都具有可塑性,德育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通过师生、生生的活动,通过身边的实例,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世界观、价值观、价值观教育,这样的德育“润物细无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本节课的教学,面对这样的“撒尿事件”学生不是简单的批判,而是从各个角度,包括弱势群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体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