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形式 提高德育实效——浅谈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编辑/作者:曾良        发布时间:2005-09-29      阅读:6769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政治  
    【内容提要】科技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形式上的创新,它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生活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和优点,要发挥这些德育特点和优点,提高科技实践活动的教育实效,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科学精神等5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科技实践活动 德育 创新

  当前,借助每年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在全国中小学校中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是向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新时期对未成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1.1德育功能是科技实践活动的应有之意,科技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
   “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①可以看出,德育功能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它是科技实践活动的应有之意。“达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是科技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教育性是科技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各个项目中,发明创造类、科学论文类、科学幻想画等项目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但最充分体现教育性的项目是优秀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把“教育性”作为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的4条评审标准之一。它明确规定:“活动符合教育规律,能够对参与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有利于参与者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②强化教育性,寓教育性于科技实践活动中,发挥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是我们组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1.2科技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形式上的创新。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长期以来,广大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如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主题性文体活动、个别谈心、家访等形式。利用科技实践活动这一载体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对传统德育形式的发展和创新。科技实践活动以科技活动作为切入口,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同时有具有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它的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课外活动,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特点决定科技实践活动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具有其他形式所没有的生命力。回顾每一届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虽然形式上、组织上千差万别,但通过活动、实践去感悟、去体验是这些作品的共性。通过科技活动这一载体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活动中又达成了德育目标。
  1.3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形式,科技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生活性和时代性等德育特点。
  (1)实践性
  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性主要寓于实践活动中,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的载体。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经常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方式了解社会,并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通过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融入到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中,在“做”中学、在“做”中悟,通过体验、反思的方式构建道德行为规范,这是那些空洞的说教、灌输等传统的德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实践性是科技实践活动最突出的德育特点。
  (2)主体性
  传统的道德说教往往把学生当成容器,忽视学生情感和道德差异,教师往往凭借所谓的“观察”等主观判断开展德育,这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方式必然造成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没有把德育当成是自我的需要。鲁洁说过:“教育虽然存在一种外部施加影响的过程,但是其主题却应是促进、改善受教育者主体自我构建,自我改造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改变外在的德育灌输,激发学生的道德内需,是当前所有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科技实践活动从学生需求出发,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形成学生自我的反思,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体验道德冲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主动建构思想道德体系,这是传统的德育形式所忽视的,主体性是科技实践活动另一德育特点。
  (3)开放性
  传统的德育方式强调课堂的灌输和渗透,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和行为。我们认为,统一的德育方式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是把德育当成是学校或课堂的事,这显然和当前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不相适应的,“德育三年,不如回家三天”。打开校门、走向社会无疑当前德育的潮流和方向。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把德育的空间扩大、时间延伸、走出校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生成思想、道德,这种开放性的德育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利用社会丰富的德育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共同促进德育的良好局面。
  (4)生活性和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指出,任何道德总是在一定的生活中形成的,它不可能离开所属的时代。传统德育方式的弊端是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说教、轻体验,特别是道德说教往往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离开生活的德育注定是“死德育”。
  生活与道德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也就成了空洞的口号。科技实践活动以生活为依托,以当前学生在生活中遭遇到的、体验到的道德问题作为德育的切入口,它使它具体鲜明的生活性和时代性。回顾各地成功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大多数针对的就是当地生活中突出的热点问题或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的问题。
  作为德育的一种新形式,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特点也就是其德育优点,这些特点使它作为德育形式具有其他传统的德育形式所没有的优点。

  二、发挥科技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相关要求
  在组织科技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它的德育特点和优点,提高科技实践活动的教育实效,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最好的驱动方式。科技实践活动在选题上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围绕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体验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课堂上道德灌输所没有的功能,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才有生命力。如海南省第1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中,在选题上有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中学生的行为习惯 “儋州市旱情调查”等课题,每一个获奖的项目,无一例外不是同学们身边的事,同时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的重要条件。
  二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科技实践活动与一般的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在于科技实践活动以科技活动为载体,而其他活动一般更多地是停留在感性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必须充分发挥它的这一特性,引导学生在关注社会、培养合作精神等思想道德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科技方法的运用,科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道德品质以及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是坚持以学生以本的原则
  科技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教师在整个活动的各个阶段中主要应是提供指导和服务,而不是学校包办一切,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获得海南省第1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的“当代学生校园常用口头语调查分析”项目,最吸引人之处是它的展板完全是参与这一项目的学生用手工贴纸完成的,连展板都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样的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四是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科技实践活动要经常化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共有23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因此,经常性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此,一些学校做了有益的尝试,有的把科技实践活动课题化、有的建立科技实践活动基地、有的定期举办学校科技节等,这些尝试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使科技实践活动经常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五是要有资源意识,进一步挖掘科技实践活动的德育资源
  我们认为,每一项科技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丰富的德育资源,但每一项活动都有其德育亮点,抓住活动的亮点,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德育功能是广大德育工作者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我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儋州市旱情调查”科技实践活动后,参与活动的学生共写了13份小组调查报告和59份个人活动感想,在这些报告和感想中,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合作意识溢于言表,为进一步利用这一难得的资源,我们除组织学生把一部分报告和感想进行展出外,还把这次活动的所有报告和个人活动结集出版,作为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德育的材料,这些报告、感想的展出和出版,在全校师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起到意想不到的德育作用。
  总之,科技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德育形式,较之于传统的德育形式,它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展,以及各地德育工作者的努力,它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德育方面的优越性,它的德育功能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注释:
  ①《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第9页 http://www.xiaoxiaotong.org/
  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第10页 http://www.xiaoxiaotong.org/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22/content_1378742.htm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http://www.moe.edu.cn/base/jckecheng/01.htm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 钟启泉 崔允漷 吴刚平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施晓光主编 当代世界出版社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织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