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英语课上得像体育课
编辑/作者:曾丽英        发布时间:2006-03-17      阅读:5070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英语  
一、案例背景:

著名的中学英语教师、北京四中英语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李俊和老师在2005年海南省外语教研工作会议暨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3月26日于文昌)中说过,要把英语课上得像体育课。他生动形象的用上跳马一课来对比一个体育老师和英语老师上课的不同。他说体育老师是这样上的:

同学们排好队后老师指着跳马说:“ 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啊?”,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回答说:“跳马”。老师说:“对了,今天我们就学这个”。老师简单地讲解一些基本要领和要求,接着实地示范动作跳过跳马。“同学们看清楚了没有?就这么简单,现在每个同学跳一个。”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跳过,有的轻如燕,有的踉踉跄跄,有的吓得半死,老师在旁边保护和观察,完后老师根据同学们刚才跳的动作进行小结和点评,不足在哪,好在哪,并叫一个刚才跳得最好的同学给全班示范一次,跳完后老师说:“他跳得好不好啊?非常好,现在每个同学再跳几次,你们会像他跳得一样好的。” 快下课时,每个同学都已跳得差不多了,最后老师让同学们把刚才的亲身体验好好小结一下,每个同学都有收获就下课了。

英语老师会怎么上呢?英语老师会这样上的,先正儿八经的介绍什么是跳马,从跳马的动作,跳马的动作的几个阶段,什么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以及完成动作的能力,即助跳的速度、踏跳、推手的爆发力,到第一、二腾空的空间感觉,落地的稳定性,以及整个动作变化的协调转换能力,最后讲到跳马技术的发展,从50年代的水平腾越类到60年代手翻腾越类一直讲到90年代的多周空翻,同学们拿着笔记本,记呀记呀记得很多很多,很系统很全面,可快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也没跳过一次马。这就是体育老师和英语老师上课的差别,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本学期12月23日是我校的开放日,我决定上一堂像体育课的英语课。

二、案例描述

我要上的课是选修6第四单元“全球在变暖”(Global warming)一堂口语课。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人类当今面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探讨“全球变暖”和“节约能源”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要讲东西很多很多,我怎么才能上得像一堂“体育课”呢?我想了好久,把它设计成六个话题,即水污染、空气污染、荒漠化、濒危野生动植物、乱丢垃圾和全球变暖,全班同学46人自由组合分成六个组(即每组不能超过8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要求是去搜集有关信息和材料,上课时每组有3到4分钟的时间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必有三大方面,即现象,影响及整改措施,最后提出本组的口号,一个组在汇报时,其余5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并作笔记,汇报结束后,全班同学有5分钟的时间在本组内讨论一个大的话题“如何才能保护环境”,接着每组派一个代表宣读本组的讨论结果,最后评出表现最好的两个小组。任务布置下去,同学们开始忙开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使本组的汇报更有说服力和生动形象,大家分工合作,各施其职,有的上网搜集材料,下载图片,有的拿着数码相机在校内外拍摄可利用的第一手材料,有的在设计海报,有的在编写文章或话剧。那几天无论是课间还是放学后都会看到他们平时少有的聚集在一起,交流和编排搜集的成果,如果想出什么妙招就会看到他们爆发出胜利的叫声“Yeah !”。对于他们准备得怎么样准备了什么我一概不作干涉,全部放手给他们。

23日展示课那天,来了差不多和本班学生一样多的听课老师。看到那么多英语老师来听课,同学们更激动更兴奋了,发挥得更出色了。各式各样的图片,想象力丰富的海报,同学们标准流利的英语、敏捷的思维和创新的想法无不让在场的老师折服。我讲话的时间不到10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全班同学都参于了发言。下课胡伟兵老师就说:“Successful!(很成功)。”两院附中的周副校长赞叹说学生准备得很充分。杜建玉副主任说,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这样上课学生通过现代工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课本知识,新课程就应该这样上。

三、案例反思

1、以学生为主体。

其实把英语课上得像体育课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2、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无论是体育老师上的跳马课,还是我这堂叫学生搜集信息的课,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历、体验。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要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同学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跳才能真正掌握跳马的技巧,体验跳马的感觉。只有自己亲自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看了相关的数据和图片,才能真正震撼到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拯救地球”迫在眉睫,才能真正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并能群策群力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只能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更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环境保护态度也不可能发生积极的变化。

我记得有一篇英语阅读文章是这样描述“过程”的:“The process is not the  road itself, but rather the attitudes and feelings people have ,their caution or courage, as they met with new experiences and unexpected obstacles. In this process, the journey never really ends; there are always new ways to experience the world, new ideas to try, news challenges to accept. As we travel new roads , we change and grow.”

所以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同学们只有在过程的体验中才能得以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