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教学案例及反思
编辑/作者:邓兆波        发布时间:2006-03-21      阅读:5775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数学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拥有充分独立和自由思考的时空,有机会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这是每一个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应该解决的问题,下列是笔者在听课中所收集的一则案例,希望通过案例的反思来把握当前自己在解决此问题的现状,以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课题引入:

教师:如图1,两条平行直线方向是否一致?

学生:一致

教师:如图2,两条相交直接方向是否一致?如图不一致,如何表示它们的方向差异?

学生:不一致,用它们的夹角。

教师:如图3,两条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是否一致?如何表示它们的方向差异?

学生:不一致,对于问题的后半部分,学生陷入了迷茫……

此时,教师开始演示实验并说:我现在把两条异面直线平移成相交直线,注意观察异向直线L1,L2的方向差异在平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没有。

教师:可否用平移两相交直线的夹角表示异面直线方向差异?

学生:可以。

而后教师就给出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

反思:用三个问题通过类比引入课题是不错的,可以说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氛围,但我们知道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的提示和体验,也就是说学生已有了相关的认知基础,因此在这里只要稍做语言提示即可:我们能否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呢?如何进行转化?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我们相信,学生是完全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得出结论的,这里是个好的探究机会,一个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机会,一个多角度培养学生能力的时机。在这我们的教师不能做过度引导,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问答”,看似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其实是在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没有真正放开自己的大脑去思维,这种教学实质上暴露的是老师的探究和思考过程,着眼于教师如何教好课,而不是学生如何会学习,更不是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