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看法(之二)
编辑/作者:李秀贤        发布时间:2005-09-29      阅读:6144
  儋州市第一中学 >> 校本课程 >> 论文 >> 语文  
续写:
  二、关于教育评价手段落后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在我国教育评价的概念是评定价值的简称,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评估、考评、评定之分。在实际的工作中,评估是针对教育机构和教育方案的评价,一般是对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考评是对教育者个体的评价,就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评定是对于学生(受教育者)个体的评价。
  目前我国是比较重视教育的评价工作的,在理论上,已形式了一整套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实践上,国家和各省(市)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存在问题,一是评价手段落后,使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研究功能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二是评价的措施不落实,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
  (一)地方教育工作的评估。
   我国对地方的教育工作的评价,是上一级评价下一级,国家评价省、省评价县、县评价镇。在评价中一般采用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相结合,数量化方法和非数量方法相结合。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地区教育预期目标不明确或得不到重视。人们往往不把一个地区教育的目标当作大事,最多就写在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上。《工作报告》上的措辞也是照抄全国会议的文件,这就是“与中央保持一致”了。
  2、确定的评价“基准”一统天下,不符合国情。穷国大教育的状况下,国家的评价系统虽已根据地区的情况有所区别,但地区性的差异大,“基准”依然不科学。
  3、数字游戏精彩。和很多行业一样,为了应付评估检查,数字只能作假。我国2000年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但“普九”的数字(入学率、巩固率、教育投入等)里“水分”很多。平时的教育统计报表,有些内容假得出奇,是人们凭空写上去的。
   (二)学校工作的评估。
   在我国,各省(市)、县(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学校工作评估方案”,定期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等级评估或常规性的工作检查,这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但是,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标准和要求笼统,没有突出重点,没有体现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改进功能。“省一级学校”的考核评分细则,有100多条,体现了所谓的全面评估的原则,但方向性原则和促进性原则没有体现。大家忙着对照考核标准做工作,但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2、工作检查面小,不全面了解情况。上级领导,没有真正深入到落后地区的学校检查工作。大领导检查学校工作,一是安排到好的学校,线路圈定;二是重在听有关人员汇报,图个有“好话听”,心安理得。
  3、各种专项评估,不重实际情况,只看材料和听汇报。检查组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使评价工作失去了鉴定功能、改进功能、管理功能、研究功能。
  4、好的学校面子大,落后学校后娘养。在各种评比面前,好的学校差一点也获奖,落后学校有进步没人注意。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三)教师工作的考评。
  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对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工作过程、教师工作绩效的考评,而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考评。为什么不考评?因为考评后没有用处,好坏一个样。不仅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考核没有考评,连正常的教学工作情况也没有比较性的考评。这种情况,中国大片农村的学校普遍存在。
  2、只盯住教师的出勤,没有考虑教师的业务和业绩。盯住出勤是为了做补贴,教师的业务和业绩情况不必管。一些乡镇学校就是这样过来的。
  3、重荷工作,不分轻重。全面考评教师,作业、教案、笔记、教后记、计划、总结、家访、早操、早读、晚修、培训、教学效果等等,每项都重要和关键。城市学校往往是这样管理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是铁打的,不然就撑不住了。这种管理情况,促进教师“无消化”地“机器性”地工作,学生也是“无消化”地“机器性”地学习。
  (四)学生学业的评定。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目前最突击的问题是:只重视学习成绩的评定,不重视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的评定。
  当然,学生的学业成绩中,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但是,只重视考分而忽略其他方面也是不行的。多年以来,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这是片面性的。
  最近网上对于是否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作了讨论。我认为,“三好学生”的评选作为一种学生学业的评价手段,已影响和促进了几代人的成长。实践证明,这一评价手段是有效的、有意义的,而且人们也已习惯接受和利用这一手段,没有必要废除。
  对“三好学生”作用的质问,原由是人们对“三好学生”的含义有了误解,以及在评选“三好学生”中,出现虚假或不认真现象。
  如果在评选“三好学生”过程中真的有一些弊端,难道就是“三好学生”设立的过错吗?如果不设“三好学生”,而设其他“好”,难道在评比中就没弊端吗?
  确实目前学校里“三好学生”有“小官僚”的迹象,但并不是很普遍的问题。如果严重到很普遍了,那就是人才价值观的大问题了。 目前“三好学生”的概念,其实就体现了国家在学校培养人才上的理念和要求。如果“三好学生”影响人才的培养,那么整个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影响了,那时废除的就不仅是“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所有的教育评价手段了。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功能和手续是落后的,但就目前的政治和社会的状况来说改革要有个过程,而改也不必从废除“三好学生”上改。
   教育是要注意导向的,“好的标准”就是导向。好有千般好,不一定要设“三好学生”为标准,但总要有一定的标准。以前设立过“五好学生”,现在设“三好学生”。如果不要“三好学生”,还得设立“六好学生”、“九好学生”……
   我认为,解决教育评价手段落后的问题,必须重视和改进以下工作: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完善各种“评价理论体系”和“评价工作方案”;
   2、加强督导队伍的建设,提高评价工作的质量;
   3、采取用力的措施,落实教育目标责任制;
   4、不断增强教育评价的作用,充分体现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研究功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