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八】
发布时间:2013-03-12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学习交流  
                               教育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如果说,一个家庭以培养孩子比一切都重要的话,那么一个国家也应该以教育优先发展比一切都重要。全社会的学生家长把比一切都重要的孩子交给了教育、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他们所托付的不仅是孩子的一生,也是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家族的希望;党和国家把明天社会的公民交给教育,交付的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担当。好的教育不但让孩子幸福一生,而且会造福一方,反之,庸师会比庸医更可怕。所以教育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如果说,爱学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再塑师德,静下心来教书,捧出爱心育人,就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教育不但要善待自己发展生存的生命,更要善待和呵护陪伴受教育人的生命。
  如果说,爱是教育的原点,那么爱加责任是教育的真谛。教育人理应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但却没有显赫的声名和财富,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与安逸,因此选择了教育人这个行当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与奉献、辛苦操劳和责任。我们教师就是脑力与体力相合的劳动者,教师的劳动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难以有准确量化的工作时间和质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很大程度上要凭老师自己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荣誉感和上进心来激励和约束自己。对老师来说,引领学生追求人类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启发大众崇尚社会普适永恒,才是老师的终极价值。
  教和育是中华民族古代历史文化领域一个概念的两重含义。教的本根字是父与孝,也即现在的孝加仿文的“教”。育的本根字是母与流,也即现在的每加流字旁的“毓”字。父养母育的生命裂变与传承即为教和育。离开了生命的存在,一切都无从谈起,更无论文化和教育。教育的原始意味,就是我们每个人从父母的生命本根中,获得新的生命后对生命本根的承继和延续过程。没有父母有我们吗?没有我们,还有社会的未来吗?父母与我们,我们与我们未来的孩子们构成了一个生命延续的链条。在这个长长的生命链条承继过程中,原本是没有学校教育的,为了生命的延续和生存,远古时代,大家和所有有生命的动物一样,都是靠着自身的生存本能,像鸟儿学飞,鱼儿学游,牛学吃草,猫学捕鼠一样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得生存本领的。人人都有父母做老师,各个家庭是学校,接受的教育是生存技能,远古时代先民们接受的教育,毫无疑问是公平、公正的。没有教育歧视和不平等现象,不存在层层竞争压力的应试不合格的无情淘汰。可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却与教育原点距离反尔越拉越远。不管任何人有没有余力,社会胁迫着任何人统统都需要到那个该死的学校去摇头晃脑的念书,去考学,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否则任何人就面对就业和择业的巨大生存压力,学校的升学压力,学生的就业压力,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所付出的经济负担,社会优胜劣汰的生存格局,这一重又一重大山和拦路虎,像一个个巨大的魔怪和阴影,折射到孩子们幼小稚嫩的心灵上,当他们还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老师的教鞭,家长的棍棒,优胜劣汰的社会镣铐,统统向他们袭来。应该说流向网吧,流入社会厮混,犯罪、自杀,这就是现行教育体制下部分青少年逃学、厌学必然产生的可怕结局。当然,这极少部分逃学、厌学流入社会的孩子们,也不乏有一大批成功者。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逆境中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最大反叛。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60%是废物,硕士生80%是废物,博士生90%是废物。”这不仅使我们想起了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后不久,社会上就盛传知识贬值的顺口溜来:什么造原子弹的,不如卖钢化蛋的。研制汽车轮船的,不如开汽车轮船手握方向盘的。尤其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不少亿万富翁是文盲,所带秘书留过洋。出入于上海北京高档场所的大款大腕们,有相当一部分仅仅是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没有读过书的所谓文盲。这难道不就是对现在我们僵死固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最绝妙的讽刺又是什么呢!?原因在教育缺乏高度的责任感。
  如果说,教育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就会造成国民曾经是人们心目中圣地大学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可怕的动摇,从2009年起数十万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弃考,就足以说明了大学在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已经或正在坠落。尤其是从各级各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职场上,哪些不信任大学毕业生的眼白里,人们早已看到了大学颓废败落的可怕境遇。原因在哪里,在于我们把教育和大学办成了愈来愈远离社会公众迫切需要的社会赘物。我们的学子们在课堂上摇头晃脑所学的所谓的知识,离开了教室、实验室、课桌和考场,能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的已经寥寥无几了。我们的孩子们被困在书山的夹缝里,泡在题海的苦水里,苦苦耗尽了自己最美好的青少年时光后,末了,还需要再回到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再经受一回炼狱的劫难,九死一生还谈什么发明和创造。能生存下来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如果说,教育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学术的腐败,文凭的造假就会像经济领域里商品的假冒伪劣泛滥。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广阔空间呢,关键在于游离与社会现实生活之外的所谓文化、知识、本本、经验或教条成了我们学校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唯一。而现实社会生活中却把创造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实践当做了社会生活优劣的唯一。这两种唯一交互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教育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根本对立,势必引发教育理念的溃败。那些持有本本、经验或教条,能照本宣科下来的学子们叫仿冒,连照本宣科的本领也没有的叫伪劣。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教育。耐不得寂寞,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了基础教育单一的、片面的过分追求智育,高等教育急功近利的文凭假冒和学术腐败。这些都与社会的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权钱交互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的不公平、公正应该说是全社会的责任。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多次在公开的重要活动现场重提钱学森之问。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备受诟病,包括钱学森之问、诺贝尔奖之殇,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国小学生在学习中,会大量地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参观访问。英国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几乎走遍社区的每个角落。这种重视学生直观经验,注重将知识生产过程再现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与中国学生的预习、复习、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等有很大的区别。其实,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心理学家认为:听到的记住10%,看到的记住15%,实践过的记住90%。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陶行知就批评,“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国人一直说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但是学生赖以长能力、塑精神的实践基地却寥若晨星,更何况日常教育教学依旧是以知识本位为主的应试模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自然就如缘木求鱼,意味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会一句空话。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才是根本,无论是国家希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还是家长希望孩子成才,首先都要尊重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只有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才能成为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国的教育还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二是提高教育质量。其实这两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问题,即教育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教育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教育目标上回到人本身,回到作为完整的人的需求上来,回到人的核心素质上来。人的核心素质是什么?核心素质是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比较重要的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孙云晓老师给健康人格列了五个指标:第一是自信的还是自卑的;第二是友善的还是冷漠的;第三是有责任感的还是没有责任感的;第四是善于自我管理的还是生活杂乱的;第五是有抗挫折能力的还是脆弱不堪的。前者就是健康人格,后者就是不健康人格。尽管教育要受社会的影响,但绝不等于教育没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教育不仅要为人才奠基,更要为人奠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有健康的人格。目前有很怪现象出现,严重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违背了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严重受挫,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上不去,甚至下滑,耽误了一代新人的成长,于教育改革不利,于国于民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利。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把发展教育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全社会要高度关注重视教育。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不能成为空话,教育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http://ymxk.blog.edu.cn/2012/78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