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七)]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真谛
发布时间:2013-01-15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学习交流  
 博文《学生不想学习的五大根源》解释得很透彻:其一、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根源: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其二、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学——根源:目标不明确;其三、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根源:学习技能低,其四、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根源:认知能力低;其五、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根源:情绪不稳定。找到了学生不想学习的问题的根源后,究竟怎样进行教育学生?如果光靠讲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的饭碗和前程,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名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失业,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样的教育收效甚微,学生肯定会满不在乎。靠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学生?也不可能,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平等教育条件,只有靠社会、家庭、学校合力的生活教育才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能实现生活教育,难道凭现代的条件设备环境制度就实现不了?
  陶先生在“新教育之新学生”中,对“学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留声机器一般了。“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学生”就是自己主动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对于什么是“学生”,陶先生的解释真乃精辟。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陶行知先生这种朴实的论述比起素质教育的理念、内涵,更容易让人理解、接受。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既然“学生”就是“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那么我们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不是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存呢。如果仅仅让他们当下考出好成绩,而不考虑以后怎样生存生活,这就是唯考,是应试教育。其实从“学生”一词的意义上,陶行知先生也早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去“教”。是学生自己“学会”,而不是我们“教会”。所以老师应该引导、传授、解惑,为学生的“学”创设情景,所有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的人。按受教育阶段,可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不管任何教育阶段,教育让人成为人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目的不能变,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的理念不能变。一句话,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真谛。
  教育如何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真谛,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分析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与困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读懂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读懂学生是门科学,是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如果不知道怎样才是读懂学生,那又怎么能真正读懂学生呢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又不断发展进步的人,两代人对问题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学生不愿与老师说实话、不愿和老师多交往,怎么办?请我们这些老师明确目标、摆正位置、放下架子,和学生们交朋友,和学生们平等地交流对话,坦诚地交流思想。精诚所至金石尚能为开,何况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从学习以外学生又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循序渐进,进入佳境;多和学生做一些合作活动;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拓展阅读学生的渠道;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少批评、多鼓励,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学生。要多给他们一点表扬,有一位教育家说:一句鼓励的话胜过天天批评。有益的、恰到好处的表扬能树立必要的信心,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得到关爱的需求,“良言一句暖三冬”,一句安慰的话能让学生解除痛苦,一句温暖的话能让学生远离孤独,一句壮胆的话能让学生消除胆怯,一句自信的话能让学生摆脱自卑,一句开导的话能让学生走出迷惘;学生沮丧时说句鼓励的话,学生受困时说句热心的话,学生偏激时说句冷静的话,学生懒惰时说句鞭策的话,学生受冷落时说句公道的话。“亲其师信其道”,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就越近,学生心灵的窗户就越透明,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用爱心去生活学生。
  教育如何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真谛,只有生活教育才能实现其目标。当意识到习惯思维对自己的束缚,当怎么办的疑问产生,生活会告诉学生应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用新的、先进的思想理念帮助自己突出重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由于当今应试教育造成了我们的学生仅凭书本上教条的经验,习惯于经历、经验,凭着感觉做事,甚至跟着感觉走,忽视了汲取新知识,忽视了利用新的知识分析、总结、提高实践中的认知,使得我们的学生始终停留在原先的层次,翻着老黄历算日子,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从而思维固化,不得升华进步。我们的学生包袱和压力正来源于此,而我们的学生习以为常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浑然不知。只有让生活告诉学生,懂得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及时惕厉自省,努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思想需要不断更新,为自己追求进步、避免落后留设空间。要学习,已经是共识,学什么,则又是一个难点。世间万事万物,我们知道的很少很少,可以称之“微乎其微”,“吾身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什么都想学个所以然来,显然不现实,况且古话说:术业有专攻,人很难做到百事通。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做到专心专一,才可能实现点上突破。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与自己的专长和职业有关的知识,我们的心思要用在本职岗位上,要用在自己的专业技术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三心二意、漫天撒网、邯郸学步。另外,在走上社会、历练多年至今,我们早已不是嫩头小伙子,我们已经是众人眼中的成年人。除了把握本职与专业,我们在学习方面,更应侧重于方法、侧重于应用,侧重于融会贯通从理上处事,即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不是死记硬背一尘不变的知识点,机械地套用空头理论。
  生活教育告诉我们:读书也不必只读纸做的书,山水可以读,云雨可以读,官场可以读,商界可以读。只在学校家里社会读书本,读了书还是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要活读,学习就是这样。记得有位画家这样说道“昔者我为主,书为客;今者书为主,我为客矣。如谚所言,有书不读及不瞎而不读书者,引以为戒。”这是提醒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要因为琐屑小事忘记了读书。实际上,就是劝诫我们注意学习。不学习,无从获取新知识、无从更新旧认识,当我们守着有限的旧知识,守着陈旧的观念和认识,我们怎么会没有包袱?又岂能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办!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抓紧学习,而且要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真谛。
(转载自中国教育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