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传学终不悔
编辑/作者:李伦娥        发布时间:2012-02-22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学习交流  
合作办学,让两所相隔千里的学校走到了一起。他们不仅留下了故事,也探索了经验—一

                                   跨海传学终不悔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21日  作者 李伦娥


    男儿有泪不轻弹。从不流泪的几个大男人,那天的眼泪却止不住地往外冒。2011年9月16日,海南省完全中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儋州一中获950.09分的高分,顺利晋升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
校”。

    儋州一中为了“一甲”奋斗了11年。当时在场的300余名教职工,无不热泪盈眶,掌声雷动。最高兴与最欣慰的,还是校长和副校长们:范秋明,张建斌、乐炼、汪群——一个来自湖南长沙明德
中学的“湘军团队”。2010年2月,他们受命远离故土,到儋州一中担任校领导,立志建设一所海南名校。

    明德,儋州,一湖南一海南,远隔干山万水,这两所学校,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合作办学短短一年,学校为何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日前,记者飞越干山万水,到儋州一中寻求答案。


                           跨海求贤,明德儋州手相牵

    两校的合作,始于3年前。2009年霜红枫叶的时节,正在常德参加省示范性中学校长年会的范秋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报家门说是海南儋州市教育局长甘路明,说是通过网络知道了范
秋明,一定要见个面。

    “哦哦……”范秋明打着哈哈,他从不认识甘,想不出远在海南的教育局长找他会有什么事。3天的会议结束,甘的电话居然又来了,他还在长沙等着。原来,人家是诚意上门,请求与明德合作
办学的。

    儋州虽古有“南荒”之称,但文化底蕴深厚。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贬居儋州,时至今日,  “东坡遗风”犹存。谈起儋州,儋州市教育局一行人满怀深情,如数家珍。他们一心想办好
市里的两所“最高学府”——一审和二中,可惜两校的班子都不是太得力,遍访岛内,没有找到合适人选。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同意,两校决定在全国寻求合作者。  “湖南教育质量好,明德是百年名校,培养出了17位院士,范校长又很有思想,于是……”局领导诚恳地希望与明德合作办学。

    “这……”范秋明有些犹豫,虽说此时他已担任过14年的省示范性中学校长。但到异地合作办学,地理环境、政策条件、人员素质、风土人情等,与湖南都不是一回事,文化背景大不同,人脉资源全无,两眼一抹黑,万一办不好,如何向父老乡亲交待?又怎么对得起求贤若渴的儋州兄弟?

    范秋明婉拒,甘路明力邀。  “先到学校看看,再作决定好吗?”见推辞不掉,范秋明只得先使个缓兵之计。没想到这一“看”,明德与儋州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师生求变心切,我们被感动了。”3年后,谈起当初的选择,范秋明还是无怨无悔。他说,当时还参观了50公里外的“东坡书院”,看到书院里的一副对联:  “一代文忠,赤壁遗篇,皓月经天,光遮北宋;千秋圣德,桄榔留迹,春风化雨,惠泽南荒。”他感触很深,最终作出了抉择。


                           “天方夜谈”,如今正逐步实现

    其实,创办于1948年的儋州一中,有过自己的辉煌,曾是“海南教育四小龙”之一。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优秀师资大量流失,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停滞,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优秀生源也留不住,老百姓意见重重。

    2010年2月,范秋明率张建斌、曹建新、汪群,正式人驻学校,范秋明亲任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原明德中学的校长助理张建斌任执行校长,曹建新(2011年7月,乐炼接任)、汪群任副校长,分别分管教学、后勤基建。

    当时两校签订的办学目标是:合作办学三年半,校园面貌彻底改变,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学校晋升为省一级。  “投入8000万元;顺利晋升为一级;高考升学率上升20个百分点。”2月3日,范秋明与全体教职工首次见面时,这样高调宣布。  “怎么可能?天方夜谈吧?”范秋明在台上宣布,儋州的老师们在下面议论,觉得这个湖南人简直是个疯子。8000万?一级学校?学校几届班子努力了十几年都没实现的梦想?你们凭什么?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最好。儋州人没想到,湘人范秋明和同事们,真的很能折腾。到记者采访时,全校已开工建设12个大项目,总投资近9000万元,已峻工投入使用的项目9个,已到位资金6000多万元,已投入使用的建筑包括两幢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师工作间、初中教学楼、田径运动场、科学馆、艺术馆等,校容校貌彻底改变。

    “拆了14栋D级危房。”执行校长张建斌说,除这些大项目外,所有的校园道路,原来破旧得像个垃圾场似的运动场,校园多媒体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都全部新建或改建,还有新的学生公寓、食堂以及300多套教师安置房也将马上启动。教学质量上,连续两年都有明显提高。


                           效“东坡传学”,“九死南荒吾不悔”

    有什么诀窍?难道你有三头六臂?这么多钱,哪里来?校风校纪,为什么短时间就大不一样?还有教学质量,是怎么迅速提高的?就像当初一些老师有满肚子疑惑一样,记者也不断地这样提问。

    “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充分尊重每个老师,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范秋明说起来好像很简单。

    细细研读合作办学以来的8期校报,翻开他们的工作日志,挖掘他们的办学故事,记者发现,其实太不容易了。虽说不像当年东坡先生在儋州传学,立志“九死南荒”,但几位办学人及其团队背后的支持、付出,还是令人感叹。

    在此之前,张建斌们从来没想到自己会与儋州结下如此深重的缘份。从读书到工作20多年,他基本就没离开过家,当时儿子正上高中,正是急需这个特级教师父亲指点陪伴的时候;而曹建新,被派时,孩子刚上幼儿园,大家都羡慕他是“娇妻幼子热炕头”;汪群是三人中的老大哥,儿子虽说研究生毕业不用他操太多心了,但其80多岁的老父老母,刚从老家华容过来同住,  “老人背井离乡来陪儿子,儿子却又要走……去年12月,老人过世,我都没在跟前。”说这话时,大男人汪群眼圈发红。

    但是一声令下,三人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其实,身为明德和儋州两校的校长,范秋明压力更大。不仅仅是儋州的那三大目标,光是让三名朝夕相处的兄弟抛家别舍异地工作,他就觉得对不起他们的家人。

    “有人说我是为了钱。”范秋明不认可这一说法。在湖南,长沙的教育投入最到位,作为省会的百年名校,明德不差钱。如果说为了钱,他派出三名骨干全天侯在儋州工作,并允诺三人每个月回长沙探亲一次,自己更是无数次飞赴海南,最长的时间在儋州住了半个月,还先后请来市教育局的几位局长,请来省里的教学名师来讲学,请湖南的书法名家来把脉校园文化建设……算算,光是来回路费,得花多少?

    “关键是学校面貌大变,这点我最开心。”范秋明说。其实,身息糖尿病每天得注射胰岛素的他,眼睛有严重毛病走到哪中药带到哪的他,一年多十几次飞赴儋州,最长的一次住了半个月,又是为了谁?他说,合作办学其实当初他也拿不准,是教育规划纲要给了他信心,纲要第43条明确指出:“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他说,明德中学在全国都有影响,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推广,将其“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发扬光大,一代代的办学者义不容辞。如果说,与儋州合作是大胆“吃螃蟹”的话,这样的“螃蟹”,他愿意吃。





    范秋明,一个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30年的老教师,一个拓荒了30年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经历了由一线普通教师到校长、到局长、再到校长的满怀理想的教育人。出版专著《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校长办学的哲学思考与实践》,还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