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如何融为一体
编辑/作者:语文组 吴慧玲        发布时间:2009-03-23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学习交流  
                                          咬定青山不放松
                                  ——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如何融为一体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最迷惘的话题,因为现行教学中既没有一套系统的作文教学教材,也没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于是乎,我们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斧头,七拼八凑,随意而散漫。自然,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否提高,也只有“随缘”、“靠天”。
我想,就现实情况而言,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与训练融入课文讲解之中,或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陋见。
一、统观单元整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按体裁的不同编排的,一般来说,一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即为掌握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个性化的教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调整篇章教学顺序,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
如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为抒情散文单元,要学生能写好此类文章,首先需掌握合理的观察方法。因此,我教学此单元时,先教第六课《我的空中楼阁》,在学生回答“一幢小房子作者为何能写出这么多东西来”的阅读训练中掌握观察方法——“定点换位”和“定位换景”;接着教学第七课《我与地坛》,在学生对“这篇文章为何写得如此感人”这个问题的思索与讨论掌握抒情的技巧——细节刻画和叙议相结;然后教学第五课《荷塘月色》,在学生背诵完文章第三第四段,惊叹于文章的语言美中,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妙用,从而明确形象化的写作技巧;最后,再教学第八课《花未眠》,使学生明白,要写好作文,写好生活,须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于平常中发现美。
这样的安排,能帮助学生从“观察方法(写作顺序)→写作技艺→语言运用(形象生动)→观察态度”这一顺序全面系统地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有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选取一点,重点感悟。
编入教材的文章,文质优美,融入了多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但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只要选取其中一处有实用价值的写作技巧,和学生细细研磨,从而掌握它。如《荷塘月色》,是一篇少有的美文,在写作上值得借鉴的实在太多了,但我在讲课中只有截取一点,即三、四段中的修辞,在学生反复朗读成诵的基础上琢磨其语言美,掌握比喻、拟人的妙用和写作方法。
三、紧扣文本,进行片断写作训练。
学生欣赏完一段优美文字,掌握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内心就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也想“牛刀小试”。为此,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掌握后,应立即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就运用这一写作方法,进行片断写作练习,当场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学生掌握完了三、四段的修辞后,立即给了学生两个题目——“朝霞满校园”、“幕色中的英语角”,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个100字左右的描写片断。学生写完后,再借助互助组,评出八、九篇写得好的文段,老师当场朗读并点评,给学生以成就感。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改写仿写,增强语言美的途径。
目前的中学生作文,语言大多生涩,枯燥,缺乏美感。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教材,尤其是诗歌让学生对其进行改写或仿写,是一种增强作文意蕴的好方法。
如我教学《再别康桥》,在图片展示,阅读欣赏,配乐朗诵后,就要求学生用散文的笔法改写诗歌中自己喜欢的语段。在学生动笔之前,我先改写诗歌中的第二节,之后用多媒体播和此节有关的图片,在配乐中朗诵我改写的语段,给学生以示范,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改写的欲望。之后,让学生推荐出改写得较好的作品,让作者也上来在图片和音乐中朗诵他们的作品。这堂课,收效极好。
五、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语文教学也应深入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写作经验,有时很有必要深入到生活中加以巩固,获得升华。
如我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掌握了“定点换位”和“定点换景”这两种观察方法后,就让学生走出课堂。先要求学生从校园的各个角度观察新教学楼,写下观察所得;然后登上教学楼五楼,站在上面观察校园的各处景物,写下观察所得。
当学生把教材整理后,交上来的作文,内容空前丰富,感悟也很独到,教学效果很好。
当然,教无定法。但正如名言“人们思考,上帝就微笑”说的那样,只要我们的语文老师多动脑筋,作文教学这个堡垒也一定会攻破。那时,我想,上帝也会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