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设 重在生成
编辑/作者:吕素清        发布时间:2009-03-23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学习交流  
                                科学预设     重在生成

【主题内涵】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规范的、科学的“预设”离开了灵活的高效的“生成”过程,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也注定是要失败的。而课程的有效“生成”,又离不开科学的“预设”,无法想象,一个教师,一个教师不经任何“准备”而能够把一节课上得生动、高效、完美?传统教学较多地强调了“预设”的一面,而新课程则较多地强调“生成”的特征,本意在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只重预设而不重生成的状况,以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科学预设,重在生成”,这可以说是新课程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要求。
【案例描述】
〔导入新课〕: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生日怎么过”这一课题。
〔问题探究I〕
情境设置:播放视频录相(情景剧)《小强的生日》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1:对于小强、小强的父母和朋友的做法,你赞同吗?
师:你赞同小强过生日的做法吗?
生1:不赞同。这是盲目从众心理的体现。
生2:不赞同,这是攀比心理的体现。
师:盲目从众消费心理及攀比消费心理有什么危害?
生:(略)
师:你赞同小强父母的做法吗?
师生、生生对话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小强父母的消费心理及其消费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求实消费心理,进一步理解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消费观。
师:你赞同小强的哪一位朋友的做法?
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共同具体分析小强的三位好朋友的消费心理及其消费行为,通过比较认识求异心理,理解求实心理,进一步认识攀比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对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消费观进行强化。
〔问题探究II〕
师:送贺卡好?还是网上送电子礼物好?
生:网上送电子礼物好,因为贺卡这种消费行为会对环境带来破坏。
〔问题探究III〕
多媒体呈现学生杨佳的观点:我家的经济条件好,我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毕竟一年才一次……上一次生日,我爸爸花上千元钱在酒店专门为我庆祝生日,虽说吃不完,浪费一些,但我爸爸负担得起,这样过生日也算适度吧!
师:你同意杨佳的观点吗?
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进一步理解适度消费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材料、身边的事例及温家宝总理的有关讲话精神,通过引导学生从个人发展的精神层面、国情、历史及人类的发展等角度,理解艰苦奋斗及避免铺张浪费的必要性,树立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堂活动〕
1、结合当前全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中国的时政热点,在课堂上开展“生活节约金点子”征集活动。
2、播放节能歌谣
【反思一】  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所谓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我认为本节课中,教师在预设中坚持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程理念,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反思二】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动态生成的保证
新课程下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充当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按照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建立“倾听与共舞”式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不妨让政治课堂呈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新气象,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政治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如何实现与突破重点与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文本教材,结合现实生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演的生活剧《小强的生日》,并预设了三个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给教学留下足够的动态生成空间。通过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现场生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思三】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面,并且把“交往”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即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通过倾听,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并能用赏识的眼光捕捉学生互动时新生成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的探讨和质疑中加深认识,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心智模式。
教师是促进者,在活动参与中凭着对文本的理解优势及教学策划,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挥“学习指导者”的作用,以恰当的评价性语言点化,或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拓宽教学的内容,或对问题的引申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让新的问题成为新的课堂的生长点,使学习的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教师不同角色在课堂中的灵活充当,能够积极推进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能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    
   【反思四】向学生的经验、生活开放――课堂动态生成的生长点
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开放式的教学观要求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政治新课堂从时间上来看,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从空间上来看,表现为政治课堂与社会,生活,实践,群众的广泛结合。这样可以激发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应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勇于实践,关心社会的品质。向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开放的政治课堂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同时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
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们进一步建构知识的生动情境与鲜活的课程资源。本节课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围绕学生如何过生日,并且在课堂中适度地引入开放问题——“对于小强、小强的父母和朋友的做法,你赞同吗?”,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认识深化、情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