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郭建讲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
发布时间:2009-02-09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学习交流  

                       海南儋州市第一中学杜建玉

今天下午,我与谢校长有幸在上海图书馆听了复旦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建的讲座——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作为一个从海南到上海学习的教师,很难得有机会去感受这样大师级讲座。真的很感谢上海图书馆给了我这次难得的聆听和学习的机会。
刚拿到讲座介绍时,我对这个题目感到既新鲜又困惑: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究竟讲的是什么?什么还有人去注意文学名著中的法(我们通常看小说只要求看完,看懂就行了)?怎么不讲讲文学名著是怎么构思?------
听了郭建教授的讲座后,我顿感茅塞顿开。郭教授从一个很特别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四大名著》等书及国外著作中涉及到的小偷、盗窃、抢劫的现象,小偷、盗窃、抢劫的社会特征、背景及当时的政府如何给他们量刑的。郭教授分析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他同时还指出,今天的宪法、法律和法规很多地方与著作涉及到的法是有渊源和联系的。短短一个半小时就把中外文学史几千年的法文化淋漓尽致的归纳、总结、比较地展示在听众们的面前。
基于对郭教授的这个研究很有兴趣,回到宿舍后,我上网查阅了相关对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研究的人,结果发现只有郭教授一个人(如果没有弄错的话)。后来,我与谢校长讨论了这个事。谢校长说,一个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要学会规划自己,要善于归纳和总结生活中点点滴滴,同时也要注意角度的创新,不要人云亦云,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都是所谓“大师”走过的路。
确实如此。研究《水浒传》的人不少,可是像郭建教授专门从文学中的法去研究《水浒传》里108条好汉最后两名时迁和段景住(两个人都是小偷,虽然都对山寨贡献很大,但没有杀过人)为什么排在倒数第一、第二的人恐怕就凤毛麟角了。
作为老师,我们要想成为“名师”,不也同样需要我们去规划,去思考、去归纳总结、去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