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百花奖》亮点欣赏
编辑/作者:许玉山        发布时间:2009-02-09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学习交流  

    今天有幸参加南模中学青年教师《百花奖》教学评比活动,受益匪浅。一天内听了六节课,还感觉兴趣盎然。
    《几何画板实验课----定义法求轨迹》(数学)
    众所周知,数学有三性,即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在中数的学科内,由于抽象性和逻辑性占有主要地位,因此长期以来中数教学几乎是不需要实验课的。其实,数学是门数与形结合的学科。许多有形的结论,一旦有了数学来描述,立即会变得简洁而美妙,如大家熟知的描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勾股定理a2+b2=c2,计算品字形堆放物数量的公式12+22+32+...+n2=n(n+1)(2n+1)/6。反过来也可以说,数学的符号结论是有形的。然而在中数的课堂里却很少看到数学过程的形。这是因为在中数的课堂里,一个数学结论尤其是代数结论的获得和确认只需在纸上作出严密的逻辑证明或求解即可。而证明过程或求解过程本身除了看到一些抽象的符号在进行高雅而简洁的排列外,再也没有其他让人放松的形象化的东西了。学生的数学活动基本是抽象思维的体操。由于欣赏的门槛过高, 吸引的人也就不会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几》这堂课做出了可贵的探讨。本课共提出9个求动点轨迹方程问题。在求解过程当中,教师不是通过常规的符号推算来得到结论,而是运用几何画板来展示轨迹的生成过程。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不是独占课堂来演示,还给学生独立操作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当学生用鼠标拉着一个动点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运动而看到流动点生成的轨迹时,我想卸下高雅而神秘面纱的数学的生动而直观的另一面也被学生感受到了。不仅数学的结论是有形的,数学的过程也是有形的。这无疑是《几》这堂课的一大亮点。
    《函数图象再研究》(数学)
    本课研究的是函数图象的凹凸性。中学阶段,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后,自然会产生疑惑:就函数的单调递增而言,有快速的指数上升(下凹),有慢速的对数上升(上凸),也有匀速的线性上升(容易理解),同样递减也有类似的情形。那么函数图象的凹凸性是怎么判断的?这个问题恰好踩在现行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的界线上,构成了学生的一个最近发展区。因此,《函》是堂拓展课。如果运用高等数学的二阶导数来解释,对教师来讲简单了事,然而却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如果没有一个学生可以接受的理论作为支撑点,学生在理解问题时也只能停留在个题的经验上,不能举一反三。可喜的是教师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称为增量法的办法,并精心组织了7个问题,引导学生一一作答。正如赞可夫提倡的,“高难度”并不意味着越难越好,难度只有定位于“现有发展水平”之上,落实于“最近发展区”之中,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找准课题,方法适度,强化训练是这堂拓展课的最大的亮点。
    常言道,内行看门道。本人只能从看热闹的角度来欣赏以下四节课了。
    《电路中的故障分析》(物理)
我最羡慕物理的地方是她可以高昂着头,堂哉皇哉而且是名正言顺地称为科学。也难怪,人类生活中物理的运用随处可见呀。《电》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师精心制作的导课演示实验,以及精心准备的学生操作实验。前者正如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当教师将一个已经短路而假设不知情的电器插入“家用线路”的插座时,整个线路发生的情形已经告诉学生,这堂课有“戏”。后者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多用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器短路断路的检测办法。无论课堂被弄得怎么复杂,还有什么比得上“学生的获得”更重要呢?
    《硫酸铜结晶体水含量测定》(化学)
这堂课的中心任务是对实验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端正科学态度的教法。在思考误差产生原因时,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端正的科学态度是学生最需要的。为此,教师的设计是:在上节课学生做实验时有目的地将三组学生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通过在本节课回放来找到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硫…》这堂课可以说是微格教学法运用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个范例。
    《南模中学青年志愿者的标志----创意设计》(信技)
从课题来看,就知道这将是一堂令人大开眼界的课。作为一个社团,应该有个标志。自己的标志自己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的想象力和使用photoshop的娴熟程度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学校蓬勃的青春活力和多彩的文化氛围。
    《垫上运动》(体育)
这是一堂把循序渐进的教学艺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体育课。从近距前滚翻--远距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含四种递进的样式),层次分明。以前读金庸时就知道:要想练习武功,单有谱不行,还得有口诀。教师紧紧抓住“脚要蹬 手要撑”这个要领让许多同学都过了关。有个胆子较小的同学,开始连近距前滚翻都不敢做。看着愈来愈多的同学不断完成越来越难的动作,好象有点被“激怒”了。在差不多要下课的时候,悄悄地走到垫前,脚一蹬手一撑,终于完成了个近距前滚翻,虽然动作没有其他同学潇洒。看他那高兴的样子,我也被感染了。
    精英齐出,讲坛争鸣,百花奖真是名副其实。有幸参与这次活动,可谓不负此上海之行。

                                                        (200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