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那大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案例
编辑/作者:zengliang        发布时间:2005-03-17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教研动态 >> 校本研训  
问题探究:
1、结合你的教学体会,请分别评价这两堂课(案例1和案例2)。
2、结合这两堂课的评价,请你谈谈新课程条件下,课堂评价应侧重于什么?


*********************************************************************************
案例1:这是一堂高中数学课。


上课的教师针对一个综合性能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开了细致地深入的分析。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他一口气反复运用了7种方法进行解答。
当他把围绕这个问题的7种解法一一讲完之后,问学生:大家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呢?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了。
老师不放心地又问:这个问题的7种解法都记住了吗?
学生答:记住了。
老师这才放心地舒了口气。
从课后反馈的学生作业情况来看,老师的要求也基本上达到了。

整堂课用时45分钟。



*********************************************************************************
案例2:这是一堂历史课。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模块“历史(Ⅱ)”中的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主体部分:

    从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有关史实中,引导学生探讨和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授课者:山东某校教师  张静

    张老师的课是在与同学们即兴式的随意聊天中不知不觉开始的。她由大家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说起,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了每逢佳节阖家团聚时,大人们常常喜欢在杯中斟满甘甜的葡萄美酒,边品味边共享天伦之乐的常见生活情景;并与学生一起竞相列举我国知名的葡萄酒品牌。

    而后话锋一转,说道:“看来,葡萄酒已经日益走进咱们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了。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个采取近代工业化生产工艺来大规模酿造葡萄酒的民族企业是哪一家吗?

    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但议论一番之后却又不能确定。

    这时,张老师给出了问题的谜底:“它就是1892年成立于咱们山东(由于张老师和她的学生都是山东人,所以她在这儿特意加重了语气)烟台市的张裕酿酒公司。”

    她进而强调指出,张裕酿酒公司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了,可以说,它的创业发展史也就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所以,我们就以探讨百年张裕公司曲折发展的道路入手,来观照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艰辛发展历程,并揭示相关的影响因素。

    接下来,张老师向学生提供了数则有关张裕公司创业与发展过程的文字材料,并辅以多媒体投放出该公司在不同阶段的有关图片、影视资料片断等,让学生结合课本中关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知识,分组讨论、归纳,最后与学生一起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梳理概括出了五个发展阶段,即:晚清时期的“实业救国”———民国初年的“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奄奄待毙”———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获新生”———改革开放后的“走向辉煌”。

    之后,张老师让学生从以上五个发展阶段中,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选择编成几个新的主题探究学习小组。

    然后,要求各小组围绕所探究的主题内容,有重点地进一步研讨文字材料和课本的相关历史背景知识,通过合作研讨,尝试寻找出导致产生以上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原因(影响因素),谈自己的认识。

    她还特意强调,在下面的探究讨论过程中,各组若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可以相互补充;如果遇到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大家需要,老师也非常愿意随时加入同学们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张老师的表态,博得了学生们的一阵掌声。

    接下来长半个小时的时间,基本上是由学生们自主支配。他们通过研读材料、个人尝试探究和小组集体讨论,逐步形成了本小组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基本上没有再讲什么,只是在各小组的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才分别给予一些针对性的必要引导和点拨,以推动他们的研讨不断走向深入。

    大约半小时过后,课堂转入各学习小组陈述探究结果的发言阶段。

    首先发言的是“实业救国”主题探究小组,他们从“实业救国”主张提出的社会历史大背景着眼,肯定了在当时这是一种爱国的进步主张;同时,他们还从张裕公司的创始人张弼士的表现及企业初创时的情形之中,揭示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学习外国先进生产技术不能盲目照搬等认识。

    按着发言的是“短暂春天”主题探究小组。该小组着重围绕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公司的产品一举夺得四个大奖,以及中国生产的各种展品共获得过且过1218枚牌,为参展各国获奖之冠的史实,论证了当时中国的整个民族工业发展都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的结论。同时,他们还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再加上民国成立后采取了鼓励发展民族工业的一些措施,西方列强这时又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暇东顾等等,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这一时期包括张裕公司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局面的形成。

    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则就包括张裕公司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在经历了上述发展的短暂春天后,重又变得步履维艰,直至发展到1941年张裕公司居然被日本人强行接管,沦落到“奄奄待毙”的凄凉境遇的事实,既分析出了这是其背后“三座大山”重压下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单纯的“实业救国”能否救得了中国的问题得出了他们的认识结论。

    第四学习小组就新中国成立后,包括张裕公司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才“重获新生”并终于“走向辉煌”的原因发表了他们的探究结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谈到了新的社会制度和政府对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从张裕公司的有关材料中归结出了作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突破性的飞跃,就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不断进行创新的关键性启示。其中,一位女同学还出人意料的运用了她读过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一些观点,评述了张裕公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发展策略,不断创新赢得市场的经验,得出了事业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的重要结论。

    在学生发表探讨结论的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一些宝贵的思想火花生成。譬如,对于“实业救国”主张究竟如何看待的问题;对于像李鸿章这样的复杂历史人物究竟如何实事求是进行评价的问题;对于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究竟应该如何学习和利用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必须要具备的诸多意识,等等。在涉及这些问题时,学生中不时有许多既出人意料,又令人惊喜不已的观点和妙语出现,表明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观察和审视问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整堂课用时70多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