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学习方法指导 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2-09-04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 >> 部门工作 >> 教务处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为了真正落实好学校“基于生命、立于文化、志于创新” 三元课堂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会学习,特制定《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学法指导方案》。
一、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常规学习习惯,注重习惯养成。
2、树立学科学习意识,把握学科学习的不同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反思过去的学习方法,形成反思习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4、教师经常性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并将此纳入到日常教学常规工作中。
二、学习方法指导工作组织
1、领导小组:
(1)组  长:乐炼
(2)副组长: 黄向阳   汪群   吴壮佑  韩汉强  
(3)成  员:郑培生  杜建玉  符元万   钟军裕   林青 吴慧玲  谢克燕    
2、工作小组:
(1)组  长:郑培生
(2)副组长:杜建玉  符元万   钟军裕   林青  吴慧玲  谢克燕    
(3)成  员: 各年级组长、各教研组长、各班主任
三、主要工作安排
(一)制定方案
(二)具体工作:
1、常规学习方法辅导
(1)主要由年级和班级利用年级学生会和主题班会来完成,各学科教师在课后辅导中配合完成。
(2)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经常小结——做好课外学习—对待考试(具体见附件一)
2、学习方法交流会
   各年级根据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自主安排时间组织交流会,可以先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然后年级为单位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
3、办手抄报
  初中学生每人办一份学习方法为主题的手抄报,在班内交流阅读;年级组进行评选表彰。
4、学生建立学习反思本
   学习反思本,每日记录,自己的学习得失,反思总结学习收获的经验和低效的原因,探讨改进的方法途径。
5、科任教师组织学科学习方法培训会,鼓励、提倡教师开学法指导讲座。
6、开设学习方法课程,按时上好课,指导好学生的一般学习方法。
7、探索开展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法
(1)课程指导法——把方法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进行传授。发动全校师生寻找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把方法汇编成册后,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疆界,更有利于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自我突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指导手册可以成为一串启智的钥匙。
(2)专题指导法——对不同年级或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学法指导讲座。专题讲座主要揭示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工作方式上具有的共性,同时针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层次差异,为学生介绍和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一些困惑。
8、探索开展学法指导的基本操作体系
提出了一系列可参照的学习行为习惯标准,在培养这些习惯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培训操作方法。使学生真正能养成认真阅读、专心听讲、认真审题、细致分析、质疑问难、仔细作业的习惯,掌握制定计划,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评价导致学习成功的方法。并在习得方法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其自信心,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
(三)总结反思
   各年级、学科组、教师、学校分别进行认真总结,发现典型经验,做好推广工作,并找出活动中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制定好改进措施。
四、保障措施
1、学校、年级、班级、教师个人精心制定计划,切实把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放到一切工作的重要位置。
2、各项活动安排要精心组织安排,有计划、有程序、有落实、有总结。
3、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和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活动任务。
4、教导处安排专人负责,并及时进行全程调控检查。
5、每学期结束后,年级组、教师、学生必须对学习方法指导工作进行总结,并纸介和电子文本形式上交教导处存档。
                                             儋州市第一中学
                                               2011年09月27日

附件一:           常规学习方法指导(草案)
一、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有计划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一) 目的:
1、强化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克服学生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避免由此产生的惰性。
3、引导学生科学地分配好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二) 要求学生:
1、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始终遵照时间表进行学习。
2、全学期总的学习目标、时间安排。
3、每科的学习目标、时间安排。
4、每月和每周的学习目标、时间安排。
(三) 要求教师:
帮助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想法。
(四)年级组:
督促年级组落实制定教导处的指导方案,督促老师、学生制定计划。
(五) 教导处:
督促年级组落实制定、抽查学生是否制定计划。
二、中学生学习方法
1、中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1)怎样观察与思考。  
(2)怎样识记与理解。
(3)怎样分析与综合。  
(4)怎样总结与评价。
(5)怎样积累与运用。
2、中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与思的结合。  
(2)学与问的结合。
(3)学与习的结合。
(4)学与行的结合。
3、中学生要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1)发现法,实验——猜想——证明。  
(2)质疑法,见疑——质疑——释疑。  
(3)设想法,列举希望点。  
(4)类比推理法。  
(5)联想引伸法。  
(6)智力激励法。  
(7)常用的创造性技法,组合与移植。
三、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环节。如果不搞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预习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新课的重点和自己不懂的难点,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一) 目的:
1、扫除课堂学习的一般知识障碍;
2、熟悉课文,提高听讲的自觉性,使听课能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了解新课内容,加强笔记的针对性,解决记和听的矛盾;
3、提高自学能力,变学习上的被动为主动。
(二) 要求学生:
1、预习时间一般为每科5——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各科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对学习困难的个别学科加强预习,如关键的字、词、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
2、预习时,遇到障碍,做出标记,做为听课重点。
3、将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三) 要求教师:
1、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预习环节。
2、教师教案(学案)有预习检测,布置预习的环节。
3、课堂上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四) 教导处:
   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等方式看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运用学生预习这一环节。
四、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注意力集中是有效学习,学习有效的法宝。
(一) 目的:
1、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2、掌握并学会新技能、技巧。
3、开发智力,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
4、增强信心。
(二) 要求学生:
1、带着课前预习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公式、概念等,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主动思考,积极提问。重点的知识或笔记直接在书上划上或空白处记上,以便课后查阅。
2、将自己通过课前预习而获得的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点拨加以比较,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3、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4、“堂清”、“双百”:“堂清”即学生要达到知识当堂消化,问题当堂解决,课后练习题当堂完成。“双百”即例题人人听懂,练习题人人会做。
(三) 要求教师:
l、上课要做到教学过程进展有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管好课堂纪律,叫醒睡觉学生、提醒溜号学生,使课堂秩序井然,活而不乱。
3、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状况,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课堂上必须有答疑环节。学生课堂上没有时间解决的问题.应在课下及时解决。
5、精讲多练,“堂清”、“双百”,当堂练习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5分钟。
6、教学环节齐全(预习、复习、作业讲评、答疑、小结、课后记等)。
7、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留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
8、任课教师间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经常进行交流。
(四) 教导处:
1、主管主任要按照教学工作规范的要求深入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
2、主管主任随时检查学生和老师的上课状况。重点查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教与学是否有效,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每周小结。
3、主管主任检查教案,看教案是否体现教学环节并做好记录。
4、做好会诊评课工作。
五、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节。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程度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一) 目的:
1、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2、理清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3、为做作业作好准备。
(二) 要求学生:
1、想:即在自己的大脑里回忆,把回忆不出来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及时查找。
2、查:查阅自己回忆不出来的知识;查错题本。
3、说:即复述当天所学知识,以增强记忆、概括能力。
4、日理,周清,月结。
(三) 要求教师:
1、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复习情况。
2、通过作业、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复习效果。
3、及时敦促学生复习。
(四) 教导处:
   定期抽查作业、资料和检测情况,检查学生及时复习的效果,及时反馈改进。
六、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学习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一) 目的:
1、通过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作业加强和巩固新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检查学习效果,反思听课(授课)情况。
3、规范学生答题格式,规范解题步骤。
4、积累复习资料。
(二) 要求学生:
l、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包括同步导学)。
2、限时做作业,记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要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4、作业完成后,记下不懂的题,以便老师讲评时注意听。
(三) 要求教师:
1、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选题要有代表性,层次和梯度。
2、要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3、批阅作业要及时、仔细。
4、批语作为一种沟通方式要有针对性有特色。
5、上课时对前一天留的作业中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点评要适度,以表扬鼓励为主。
(四) 教导处:
教务处通过检查教案、作业和听课的方式,检查教师是否布置作业,是否按时批阅、及时讲解。
七、认真纠错
对做过的习题进行纠错,是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一) 目的:
1、发现问题,使知识巩固。
2、查缺补漏,使知识完整。
3、查明错因,使知识深刻。
4、培养习惯,使学法更有效。
(二) 要求学生:
1、建立错题本。要结合具体的学科、具体的题目,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及时查看自己的作业、练习册、试卷中的错题,认真分析错因(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简要记在错题本上,避免重犯。
2、纠错是在独立完成功课基础上进行的。
3、作业中的错题作为第二天的作业重做。
4、各种考试出现的错题必须在错题本上重做,并经常自我复查。
5、建立典型试题本。
(三) 要求教师:
1、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
2、检查学生纠错是否认真及时。
3、做好作业、试卷讲评。
4、重视错率高的题和反复错的题。
5、要求建立典型试题本。
(四) 教导处:
   通过听课、询问、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有错题本,是否认真利用。
八、经常小结
   对学习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 目的:
1、① 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
② 查缺补漏,使知识完整。
③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
④ 综合运用,使知识灵活。
2、① 对本阶段进行全面总结,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
② 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
③ 明确方向,制定措施,进一步提高。
(二) 要求学生:
1、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可分单元小结和阶段小结。
2、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对于各部分知识的重点要作扼要的摘记。
3、在小结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以达到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4、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写一些专题文章,做一些科技设计和试验。
5、在小结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三) 要求教师:
1、上好单元复习课,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2、按照记忆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减少遗忘。对章、节知识进行总结,可以是提纲、图表、填空的形式或口述本节、本章的重点、难点、概念、公式等。
3、每次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后,把质量分析报告交给教务处保存。
(四) 教导处:
1、教务处通过听课、教案(教案中是否有所体现),阶段性考试来督促。
2、按照考试流程组织好阶段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认真进行质量分析总结,根据总结情况,对学生提出下阶段的学习要求。
3、教务处对于以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九、做好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外延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强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课外学习应注意: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
(3)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十、对待考试:
    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督促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手段。基本要求是:要学生做好考前知识、精神、物质准备。要求学生要系统、全面掌握教科书内容;考前要劳逸结合,保持最佳心态;准备好一切考试用品。要充满信心,沉着、冷静应试。要按要求审好题,按照题号顺序答题,先易后难。答题要快、要准。答完后要认真检查,是否有遗漏、审错题、答串题、用错符号等。应及时总结应试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综合,可归纳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体系。这十个环节是: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经常小结—做好课外学习—对待考试